《峰與谷》閱讀心得丨人生的順與逆,都在一念之間

在低谷裡如何自處,將決定你可以多快爬到下一座高峰!

峰與谷閱讀心得丨人生的順與逆,都在一念之間

人生的順境與逆境,全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。因為年初發生了許多事情,讓我處於低潮好長一段時間,也因此想起了《峰與谷》這本書。再次細讀之後,讓我體會到-持續處於低谷,或是選擇向高峰邁進,都是我自己的選擇,一切端看自己如何看待。登山之路,有高峰,亦有低谷,人生不也是如此嗎?


峰與谷》的作者史賓賽﹒強森博士(Spencer Johnson),他是全球知名的經營企管與心靈勵志暢銷書作家,知名著作包括與肯﹒布蘭查Ken Blanchard)合著的《一分鐘經理》系列,以及多部寓言式勵志書,如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、《禮物》、《走出迷宮》等。他同時擁有心理學學士以及醫學博士雙學位,擅長用簡單的寓言故事闡述生命哲理,帶給讀者在人生、職場和生活上的啟發。

本書的主角是一名住在山谷裡的年輕人,過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,雖然日子也還過得去,但他卻一點都不快樂。他渴望登上山峰,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,卻始終鼓不起勇氣。直到某天,他終於下定決心,克服內心的恐懼,踏上了登山之路。在這段旅途中,年輕人還遇到了一位內心寧靜又滿腹智慧的老人,而這位老人,跟他分享了「峰谷法則」的秘密,改變了他對於「山峰」和「低谷」的認知。

這本書是因 2008 年金融海嘯而生,史賓賽博士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,幫助當時大多數處於低潮狀態下的人們,告訴他們如何面對低谷並早日脫離的秘訣,並學會如何在高峰上維持更長的時間。作者在書中反覆地提醒著我們:

在今天的順境所犯的錯誤,會造成明天的逆境!
在今天的逆境做的聰明事,將開創明天的順境!

總結來說,這是本很值得一讀的寓言故事。接下來,我想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一些想法和收穫。

《峰與谷》重點整理:人生的順與逆,都在一念之間

我們每個人的生活,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,讓自己的情緒、狀態等陷入低潮之中。此時,我們可能會想要改變,幻想著自己達到了全然不同的境地。但當想要嘗試往這個境地邁進時,周遭的聲音,那些父母、親友,甚至陌生人的話語,卻總是經常勸自己不要輕易前往不曾涉足的地方,當內心燃起了那一絲改變現狀的火苗,懷疑和恐懼又迅速將其澆滅,認為覺得維持原狀就好,就這樣不知道維持了多少個歲月,依然什麼都沒有改變。

但事實上,如果現狀不佳,自己卻又不願意邁出腳步,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呢?

心理學家丹尼爾﹒康納曼Daniel Kahneman)在《快思慢想》中提出了「損失規避」(Loss Aversion)的概念,這說明了人們對於損失時感到的痛苦,遠遠大於獲得時感到的快樂。因此,即使當下狀態不佳,我們仍傾向於選擇維持現狀,如德國哲學家阿圖爾﹒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)所說:「人類的痛苦,多半來自於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。」但問題是,逃避與維持現狀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安穩,反而讓我們失去探索邁向高峰的機會。

總說時間能沖淡一切,但時間能給你的,僅僅也只是時間,不會真的幫助你解決問題。想要答案,光是等待是不夠的,人生的答案,通常不會剛好就在你的腳下,唯有依靠自己邁開腳步,不斷去尋找,適合自己的路,只有自己走過才知道

史賓賽博士的另一本作品《走出迷宮》中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-『舊信念不能帶你找到新乳酪。』如果你也抱有著這樣的限制著自己的思維,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行動,踏出舒適圈,讓自己出發去接受那些足以顛覆你舊信念的事實,當你開始嘗試你會害怕的事,那就是你成長的開始。

光有知識是不夠的,還要懂得運用;
光有願望是不夠的,還要有所行動。

-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,德國著名詩人


人生的高峰和低谷,就像大自然中的山峰和山谷一樣,都同樣有著高低起伏。沒有永遠向上的山峰,終將會踏上下山之路;工作與生活亦是如此,你會有意氣風發之時,也會有挫敗無力之時。每個人都是如此,而這,就是人生。

高峰和低谷不僅代表著你所經歷的快樂與痛苦,同時也是你內心的感受,以及你對外界事物的回應。當你對現況感恩,你就處於高峰。當你渴求自己缺少的事物,你就處於低谷。而將高峰與低谷串連起來的原則,正是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的:

在今天的順境所犯的錯誤,會造成明天的逆境!
在今天的逆境做的聰明事,將開創明天的順境!

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外在環境,但我們可以選擇掌控自己在高峰和低谷中的心態與行為,而這其中的關鍵,就在於掌控信念和做法

  1. 記取教訓
    我們在低谷裡如何自處,將決定我們可以多快爬到下一座高峰。
    失敗了,就從中學習,並記取教訓,怨天尤人,只會繼續在低谷中徘徊不前。
  2. 轉換觀點
    俗話說: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
    換個觀點,將低谷變成高峰,離開低谷的路自然就會出現。
  3. 尋找契機
    一切終將過去,尋找並運用潛藏在逆境當中的契機。
    低谷時的痛苦可以讓你看到被忽略的事實,也能成為邁向下一座山峰的墊腳石。
  4. 跳出框架
    在工作上,多盡一份心力。
    在生活裡,多一點體貼。
  5. 打造理想願景
    先問自己:「這件事情的實際狀況是什麼?」
    再問自己:「我要如何多盡一份心力?」
  1. 謙卑感恩,謹小慎微
    面對順境,更需要懂得常懷謙卑與感恩。
    在高峰期,要避免對現況的度樂觀,多為日後的低谷預留資源。
  2. 避免驕傲,減少恐懼
    高峰期曇花一現最常見的原因是自大,是偽裝成自信的自大。
    低谷期揮之不去最常見的原因是恐懼,是偽裝成安慰的恐懼。
  3. 做對的事,做足準備
    想在高峰上待久一點,就得真的做足準備的工夫。
    持續做正確的事,做那些能持續攀上高峰的事。
  1. 追隨理想願景
    想像自己沈浸在美好未來的樣貌,並描繪出具體、詳盡的細節。
    為了實踐願景,樂於吃苦耐勞。
  2. 樂於與人分享
    幫助別人也學會面對順境與逆境,
    幫助別人,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。

高峰期曇花一現最常見的原因是自大,是偽裝成自信的自大。
低谷期揮之不去最常見的原因是恐懼,是偽裝成安慰的恐懼。

-史賓賽﹒強森(Spencer Johnson),《峰與谷》


在讀這本書時,我腦中總會不斷浮現另一本書的身影-《成功的原則》,在這本書中曾提及一項很重要的觀念,那就是邁向成功的五步流程。成功的人生,必然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,並且不斷改進,這是個人進化的必經之路,也正是符合山峰與山谷如此交疊連綿的自然法則。

這個五步流程如下:

  1. 目標:確定並追求你的目標,確實了解自己,並排列目標的優先順序。
  2. 問題:找出阻礙達成目標的問題,不要容忍問題持續存在。
  3. 診斷:診斷問題,並找出根本原因,不要急於下結論,分清楚問題的表象與本質。
  4. 設計:設計方案,解決妨礙你前進的問題。
  5. 執行:執行設計好的方案,督促自己去做需要完成的事情。

你看,這是不是就和攀登山峰與低谷一樣了呢?

邁向成功的五步流程

總結來說,《峰與谷》是一本很值得在低潮時拿出來閱讀的心理勵志寓言書。全書文字簡單流暢,連許多青少年們都能夠很輕鬆地讀完,厚度也很親民適中,完全不需要擔心會有壓力,就當作是在看一本故事書就行!

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有一個比喻很有意思。書中智慧老人畫了一個圖,如下:

活力滿滿的心電圖

作為醫學人,我是沒想到會在一本寓言故事書中看見心電圖。不過也正是這個心電圖,恰好呼應了本書書名《峰與谷》。當我們的情緒與精力越加亢奮時,心跳都會越快,這似乎也代表著,唯有當我們讓自己的狀態變好,才有機會可以經歷人生中更多的高峰與低谷,也才更能切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。

接著,智慧老人又畫了一張圖,如下:

不再跳動的心電圖

這條直線一般的心電圖,就像人生不再有跌宕起伏,似乎一切也就歸於平靜,但卻也意味著就此徹底失去了生命力。人生沒了波瀾,雖然痛苦少了,但也難以體驗真正的喜悅與快樂。

當然,人生並非只是在高峰與低谷之間徘徊,中間經常還會有一段過渡期,作者將之稱為高原期。如果說高峰期是可以頌揚生命的美好,低谷期則是幫助我們學習人生的課題,那麼這段高原期,則是提供給我們一點喘息的空間,在緊湊忙碌的生活中,得以稍微放鬆一下心情,短暫休息一下,通常是改善當下局面的不錯方法。不過如果是躲在高原上,不肯面對現實,那麼這段時間反而會成為停滯不前的障礙。

在登上每座山的頂峰之前,都是以低谷作為起點,而人生中的成就和低潮,也往往相輔相成。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:「人生如同登山,有高峰就會有低谷,半山腰總是擁擠的,你得努力去山頂看看。」在這段由低谷向山峰邁進的過程,雖然難免充滿困難與挑戰,但也正是這些經歷鍛煉了我們的心智與韌性。沒有低谷的存在,或許我們也就無法充分體會到,那站在頂峰之上,一覽無遺的成功甘甜。

在今天的順境所犯的錯誤,會造成明天的逆境!
在今天的逆境做的聰明事,將開創明天的順境!
-史賓賽﹒強森(Spencer Johnson),《峰與谷》


內容最後更新於: 2025 / 3 / 5,由 Dr. Saturn 更新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