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如既往》閱讀心得丨不會隨時間改變的人性法則

與其拼命預測不確定的事件,不如花時間理解恆常的行為

如果你讀過致富心態,你也一定會喜歡這本書。在資訊爆炸時代下的我們,總是習慣於關注時下新鮮出爐的各種資訊,比如八卦新聞、網美網帥景點、新款必敗物品等等。被大量訊息淹沒的我們,也逐漸失去了冷靜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。《一如既往》將會告訴我們,與其追逐隨時變動的事物,不如專注不隨時間變化的「恆常真理」


一如既往的作者摩根.豪瑟(Morgan Housel),最知名的作品正是暢銷書《致富心態》。致富心態長期佔據各大排行榜的一席之地,而《一如既往》也延續了作者善用短篇故事與案例的敘事風格,用最淺顯直白的話語,道出那些深藏冰山之下,這個社會長久運行的底層邏輯。

亞馬遜(Amazon)公司創始人傑夫.貝佐斯Jeff Bezos)曾說過:「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:『未來十年,會有什麼樣的變化?』但我很少被問到:『未來十年,什麼是不變的?』,我認為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重要,因為你需要將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。」

摩根所抱持的觀點與貝佐斯不謀而合。他在書中強調著,與其拚命預測不確定的事件,我們更應該花時間去理解恆常不變的行為。大多數人都夢想著能看見未來的商業、經濟、政治到社會趨勢,但偏偏我們又都不擅於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,唯有不再執著於預測未知,專注恆久不變的事,才能在人生與投資路上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。

以下,就讓土星跟大家聊聊書中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三個智慧。


風險,通常被定義為可能導致不利結果或造成損失的因子,風險控制也成為做投資理財前的考量因素之一。然而,如果能被預料到的就不完全能叫做風險,真正的風險,是扣除掉所有我們所能考慮過的一切事物之外,沒有預料到的事物。正因為難以預料,所以也不曾做過準備,造成了損失的擴大。

舉個例子,在 2020 年爆發肺炎疫情之前,沒有人預測到這件造成近幾年經濟大幅衰退的事件會發生。也沒有人預測到近幾年各國之間關係如此緊張,甚至釀成烏俄戰爭的發生。

那麼以投資理財來說,儲蓄,或者說持有現金,並且這筆金額可能會讓自己感覺有點緊繃才算是合理的。持有一定現金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世界的重大變化。當市場大幅上漲,持有現金才能在看到機會時進場;而當市場大幅下跌,持有現金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這段時間,即使其餘資產縮水,我們也無需過度慌張。

微軟(Microsoft)創始人比爾.蓋茲Bill Gates)的成功因素之一,也是遵循了這項原則。比爾蓋茲自創辦微軟那天起,始終堅持握有充足現金,這些現金要足以支撐公司在 12 個月沒有收入的情況下,依然可以發出員工薪水及支撐公司運轉。比爾蓋茲表示,科技業變化太過快速,他也無法保證明年微軟業務能繼續下去,他需要為此做好最差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。

如果你只為可預見的風險做準備,那麼凡是你沒看到的風險,你都會毫無準備。


摩根在一如既往中指出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兩點:

  1. 像悲觀者一樣儲蓄,像樂觀者一樣投資
  2. 像悲觀者一樣計畫,像樂觀者一樣夢想

這其中的交會點,就是成為一名「理性樂觀主義者」,「樂觀」讓我們看待事物陽光的一面,卻容易忽略問題;「悲觀」讓我們缺乏信心,但願意思考問題所在及如何解決。而「理性樂觀主義者」則兼具兩者優點,願意悲觀面對問題及挫折,同時也能樂觀看待未來並夢想

接續上述比爾蓋茲的例子,如果要做出他是悲觀主義者的結論,這點與現實中我們對他的認識顯然是有衝突的,事實上,他是同時兼具樂觀信心與悲觀情緒的,他毅然開始創辦微軟,相信公司會持續發展,同時他也明白現實並不總是順利,隨時可能發生意外,因此需要保留許多緊急預備金。

回到個人投資理財上,如果過度樂觀,我們可能一股腦 all in 所有資產,甚至借貸融資到投資市場中;如果過度悲觀,我們可能始終緊抱現金,甚至連銀行都不敢信任,這兩個極端,顯然都不太正確吧!我們想要的都不僅僅只是豐厚的資產報酬,同時也希望資產是牢不可破的,如果這之間無法取得良好的平衡,我們將有可能成為怨恨的悲觀主義者,或者也可能成為破產的樂觀主義者。

唯有悲觀到會想盡辦法在短期求生存的人,才能成為長期的樂觀主義者。


在我寫這篇文的當下,台灣剛發生 0403 大地震,我想以地震來印證作者的觀點。

你想過從零開始建立一棟大樓需要多久嗎?如果沒有人類出現,沒有科技進步,沒有文化發展,沒有時間發酵,一棟大樓根本不可能出現,但當地震一來,這棟大樓轉瞬間可能就不復存在。

再進一步思考,在地震發生的當下和過後的那幾天,我們都非常關心災情、關心影響範圍,但再過一陣子,這件事可能就會淡出我們的視野,你可能不再會去關注大樓是否安全,住宅法規有沒有改善等等。

以疫情來舉例,我們可能會看見新聞媒體大篇幅報導疫情帶來多大的影響,卻可能鮮少關注到公衛或醫學進步讓多少疫情扼殺在搖籃之中。這是因為人性,我們傾向關注壞消息,儘管成長與進步的力量遠比挫折強大,但挫折總是因為發生得太快而更受關注。

以投資理財來說,所有的公司成長、市場進步都需要時間累積,但崩盤消失可能就在一夕之間,也因此我們本來就不該預期投資市場可以立即得到回報,這顯然不現實,而是跟隨市場、公司的成長,透過複利效應得到回報。

壞消息大多與已經發生的事情有關,並且常常發生在轉瞬之間;
好消息往往與沒有發生的事情有關,需要日積月累的長期醞釀。


總結來說,我認為比起商業理財書,人生指南是更適合說明一如既往的所能帶來的幫助。就像《致富心態幫助我們建立面對財富的不變法則,這本書則是幫助我們達到思緒清晰與內心平靜,理出如何面對混亂紛雜社會的底層邏輯。

我們都希望能預見自己的未來,想看清更多未來的局勢,但同時我們又都不擅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意外,如何盡可能地避免這些意外與風險,我們就需要了解有哪些是經歷無數時間,卻依然恆常不變的真理,根據這些不變的真理做出選擇,我們就必然得到所想要的成果。

就以作者書中的一句話為結讓大家一起也來思考吧!

在這一千個平行宇宙裡,走遍每一個宇宙都是真理的事物是什麼?
一 Morgan Housel 《一如既往》
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