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png)
作者:Morgan Housel丨出版社:天下文化
不久前剛寫完摩根.豪瑟(Morgan Housel)的新書《一如既往》(Same as Ever)的書評,加上讀書會也正巧有分享到,讓我重新再次閱讀這本經典好書-《致富心態》(The Psychology of Money)。這本書幫助我們重塑看待「財富」的心態,並調整處理「金錢」的行為。作者透過許多篇充滿寓意的故事與例子,讓我們更好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:心態影響思維,思維決定財富。
《致富心態》背景介紹
《致富心態》的作者摩根.豪瑟,他是創投基金協和基金(The Collaborative Fund)合夥人,也是《華爾街日報》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與熱門財經網站萬里富(The Motley Fool)的知名專欄作家。
作者認為多數人在學習投資理財時,總會過於專注學習技術方法,為了在這門名為「投資理財」的考試中脫穎而出,但卻容易忽略了市場中的所有決策並不總是理性,裡面摻雜了很多人性與其他因素影響。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釐清思維偏誤,看清金融市場的本質,重新審視自己如何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!
這本書總共有 20 章,每一章篇幅不長,也不會有讓大多數人感到乏味無趣的損益表、財務報表等。前 18 章作者聚焦在談論「人」與「金錢」之間的關係,後 2 章則匯總了一些提醒、建議及個人經驗分享。
以下,我將分享《致富心態》中,讓我深受啟發的其中 5 堂課。

⒈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
如果今天你有 100 萬現金,有以下方案,你會如何選擇呢?
A:做好資產配置規劃 B:全部投入投資工具
C:全部存入銀行定存 D:全部存在床底下方
我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,同時也可能會覺得某些選項很荒謬、很瘋狂,但我想告訴你的是,以上選項都是某些人心中會做出的選擇,沒有人真的是瘋子,每個人都是根據當下的思維與認知所做出的決定,這是因為時空背景、環境、經歷、當下狀態、價值觀等等的不同,同時自身的經歷又會比從他人的經驗感到更為深刻,這造成了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觀點各不相同,行為也就不會一樣。
這點同樣適用在金錢以外的世界,就像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(Tesla)的執行長伊隆.馬斯克(Elon Musk),究竟他是天才還是瘋子?這個問題至今依然爭論不休,但無可否認的是,在馬斯克的世界裡,登陸火星打造生態環境這個目標再正常不過,沒有什麼不可能的,始終堅信自己做得到,而如今,我們都在見證著馬斯克正朝著我們認為瘋狂的成就不斷靠近著。
回到財務領域,試想一下哪些人會大量買樂透呢?作者指出美國最低收入家庭,平均每年會花 412 美元在樂透彩上,是最高收入族群的四倍。可同時有 40% 美國人遇到緊急事故時,連 400 美元都湊不出來,也就是說,花 400 美元買樂透的人,和遇到緊急事故湊不出 400 美元是同一群人。你會不會覺得不可思議、難以理解呢?但我們換位思考一下,如果今天你和他們身處同樣處境,當你認為自己無法靠努力翻身,你會怎麼做呢?這個時候,花錢買個翻身的美夢,是不是就顯得合理許多了呢?
每個人都過著不同的人生,也都被不同但同樣有說服力的經歷所形塑而成。
⒉ 故事驅動的世界
承接上面所說的觀點,為什麼我們會更關注美夢呢?這就是故事的力量!故事是經濟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他能推動經濟發展,也可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障礙。那麼為什麼人們喜歡聽故事呢?我想用以下這個例子來做說明: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在 2022 年上映的恐怖電影《咒》呢?裡面有一幕是這女主角為了拯救生病的女兒,因為各種詭異情況出現,主角帶著女兒到廟裡尋求幫助,結果唯一解決的辦法是要女兒 7 天不吃不喝,在醫學上來說,人不喝水很難活過 7 天,但女主卻寧願相信廟公說的話而如此行動。
大家覺得為什麼呢?雖然只是一部電影,但在真實世界中類似案例並不罕見,當面臨絕望急需解決方案的時候,即使成果未知或是不知道需要承擔多少代價,依然會有人選擇,因為當人們面臨絕望的時候,他們願意相信任何事情,不只是嘗試,而是他們只能如此相信⋯
所以,身處故事驅動的世界裡,我們做決策之前務必謹記兩點:
- 當我們愈想要某件事情成真時,就愈有可能相信一則高估事情可能成真的故事。
-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,但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滿其中的空白。
多數人在面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時,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不理解,他們會依據自己的觀點與經驗,想出一套說得通的解釋,無論自身經驗多麽有限。我們都希望自己身處的複雜世界很合理,所以會對自己說故事,填滿實際應該是盲點的空白。
這如果發生在財務上會怎麼樣呢?為什麼預測股市與經濟走向會如此困難?因為你是全世界唯一認為世界會依你想像的方式運轉的人,但事實是,所有我們沒有想到的,全是無法預測的意外和風險。偏偏人性很奇怪,正如心理學家菲利普.泰特洛克(Philip Tetlock)所寫的:「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可以預測、可以控制的世界,所以我們請教聽起來夠權威的專家,他們承諾滿足那股需求。」因此我們喜歡尋求專家的建議,但這些專家可能會根據某些我們難以明白的理由作出決定,但這些決定可能對他而言是糖衣,對你來說卻可能是個大災難。
這,就延伸到第三個我想談的觀念。
我們都希望自己身處複雜的世界很合理,
所以會對自己說故事,填滿實際應該是盲點的空白。
⒊ 為什麼經濟會泡沫化?
經濟衰退泡沫化的情況為什麼會發生?為什麼會一再發生呢?也許有個常見的答案-人性總是貪婪。但正如上述所說,沒有人真的是瘋子,為什麼當下都做出看似正確的決定,最後卻會帶來如此結果呢?作者提出了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原因:投資人的無知經常是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線索。
試想一下,今天台灣的護國神山-台積電 (2330) 股價 750 元,你應該花多少錢買進呢?
這個答案取決於「你」是誰。如果你打算長期投入,那麼你應該去了解未來台積電是否都能穩定發展;如果你是打算中期變現,那你可能要注意近期的金融局勢;如果你是短期甚至當沖交易,那你只需要關注會上漲還是下跌,股價多少錢還重要嗎?由此可見當每個人有不同的目標與時間規劃時,每個人需要關注的重點可能就不盡相同。
那麼,為什麼這會跟經濟泡沫化有關呢?如果你有在投資理財,我想多數人都希望盡可能地用有限的資金去追逐最大的報酬,當短線報酬足夠吸引大量資金進場,就能推動股價,這時本來長線報酬的投資者就可能轉變為短線玩家,隨著持續推升,又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場,泡沫就越來越大,直到難以支撐的那天,直到破滅。
如果大家有興趣,不妨看看 2000 年發生的網際網路泡沫這段歷史故事吧!
每個投資人都有不同的目標和規劃,內心也都有自己的定價,
但人們經常無知地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線索。
⒋ 成功的秘訣
那麼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?我想用一個故事來做說明。
《汽船威利號》(Steamboat Willie)於 1928 年上映,這部動畫讓華特.迪士尼(Walt Disney)成名,但迪士尼前期製作超過 400 部卡通影片,多數都賠錢,甚至在初期經歷過破產,直到《白雪公主》(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)的出現改變了一切,這部動畫剛逝世半年就賺進八百萬美元,比過去賺到的錢多出了 10 倍之多。
以上這個例子說明了成功之一的關鍵:運氣。
但如果讀過我的另一篇書評:劉潤-《勝算》的話,你就會明白,運氣,代表著長尾效應帶來的奇蹟。
再說一個故事。
股神華倫.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在 2013 年波克夏海瑟威(Berkshire Hathaway)的股東大會上表示,他這一生擁有四百到五百支股票,但只有其中十支為他賺進他一生當中絕大部分的財富。巴菲特最好的夥伴查理.蒙格(Charlie Munger)也跟著表示說到:「如果你將波克夏手術的頂尖投資案排除在外,它的長期績效紀錄就顯得平凡無奇。」
以上這個例子說明了成功的另一個關鍵:時間。你也可以理解為複利。
巴菲特為什麼如此成功?他擁有的技能是投資,但真正讓他成功的秘訣,是時間與運氣。首先時間就是複利強大的地方,巴菲特每年以 22% 的投資報酬率持續投資,這個報酬率絕對不是最高,但他卻從 10歲開始堅持至今年 93 歲仍未停止,而他 99.8% 的財富都是在 50 歲以後獲得,這就是長尾效應強大之處。而運氣,我想有兩部分,一個是他的持股真正為他賺進大量財富的,也不過十支,但他遇到了,也掌握住了;另一個運氣很好的是,他能活得如此長壽,這讓時間發揮難以想像的力量。
成功者與我們的差別,在於他們做對的時候,可能做得更正確,但他們同樣也經常容易犯錯,當我們只聚焦在這些成功模範做得好的事時,往往容易忽略他們的收穫可能只是來自整體行動的一小部分。

拉長時間,讓運氣和複利,帶給你長尾效應的奇蹟。
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
如果你認真看到這裡,我相信你會覺得長期投資是個不錯的策略,但當股市崩盤時,你還能堅持投資嗎?
任何一種投資策略就像其他有價值的東西一樣,都需要付出一定代價來換,只是它的計價單位不是金錢價格,而是恐懼、懷疑、後悔、波動性、不確定性等等,除非你能及時處理這些情緒,否則你很容易忽略這些代價給你帶來的影響。
先跳出財務世界,來聊聊車子吧!假如今天你想買一輛新車,售價 100 萬元,你有以下三種選擇:
- 付 100 萬元全款買下
- 找另一輛比較便宜的二手車
- 想辦法偷一台新車
你會選擇哪個呢?我想 99% 的人都會自動忽略第三個選項吧(應該吧?)因為偷車的代價遠比得到的好處還要大,剩下兩個選項再來好好思考評估一下,對嗎?
那麼回到財務領域,如果今天這 100 萬元要拿去投資,同樣你有以下三種選擇:
- 付出該承受的代價,接受波動性與震盪
- 找一個風險較高,但報酬也很不穩定的標的
- 試圖想一邊賺進報酬,一邊又想避免波動性
第一個選項就像全款買車一樣,承受應有的代價,換來應有的報酬;
第二個選項就像尋找二手車一樣,也許你運氣很好可以換來超額的報酬,但同樣你也有就像把錢丟進水溝一樣什麼都拿不回來;
第三個選項最有趣,就像偷車賊一樣,想得到報酬,卻不想承擔風險,透過種種手段或方法來試圖避開波動,但諷刺的是,投資人越想嘗試避免付出代價,最後往往會付出雙倍甚至數倍於原先需要承擔的代價。
為什麼人們願意付錢買車、買房、旅遊,卻又努力避免為了豐厚的投資報酬付出代價?
這是因為投資成功的代價並不那麼清晰可見,你不會覺得是購買好產品需要付出代價,反而會覺得波動性帶來的下跌就像從自己口袋裡扣繳的罰款,但只要我們認知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就會知道這些都是我們想換取報酬之前,需要付出的一點手續費。
每個事物都有價格,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。
⒍ 金錢的「價值」是什麼?
作者認為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,是「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」。
對於初入社會的我們,在追逐財富時,首要考量的往往是帳戶裡的具體數字。作者在書中卻提出了唯有透過持續地儲蓄與投資,才會讓這個數字不只是數字,而是具備了超出數字的意義,比如我們對於自由的追求,對於生活的幸福感等等。
不知道大家對小時候可能被千叮萬囑的一句話「時間就是金錢」有什麼感受呢?說實話我小時候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,因為我們多數人都不太會感受到為什麼時間會被與金錢劃上等號,我們來看一下下方這個表格吧:

為什麼甲先生投入比較少的本金,卻能創造比乙先生多出大約 800 萬的資產呢?這就是時間能夠產生的價值。如果我們能儘早意識到這一點,會發現時間很寶貴,而且真的有其價值,如果今天告訴你晚一年開始,在未來一年差距可能是數百萬,你還會覺得時間沒有價值嗎?當甲先生提早做好準備,付出的努力比較少,卻能事半功倍,接下來他就能夠享受早期持續儲蓄金錢所帶來的額外紅利-時間。如同作者所說:「更加掌控自己的時間與選項,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貨幣。」掌控時間,是大多數人最奢望的目標之一,比如選擇在「想要」的時間退休,選擇在「歡樂」的時光與家人共度,在「自由」的時刻追逐自主的人生!
掌控自己的時間與選項,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一種貨幣。
後記:心態影響思維,思維決定財富
總結來說,《致富心態》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財書,反而更像一本寓言故事。作者不教乏味的技術分析、不教難懂的總體經濟,而是透過一則又一則案例與故事,幫助我們重塑看待金錢的方式,從根本上打破既往的金錢觀,也提醒著我們,金錢與財富的積累,與學歷和工作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,真正重要的,是我們看待財富的「內在心態」。
過去的我,也曾有過致富之道就是投資理財的想法,認為只要能操作好股票,距離致富亦不遠矣。但漸漸地,我發現每天看盤盯盤,讓睡覺都難以一夜好眠,我才驚覺,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也不是我認為致富該保有的心態,我更喜歡的是我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,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。儘管這也得建立在擁有一定的財富之上就是了⋯(苦笑
真正的成功就是退出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,調整自己的活動,但求心靈平靜。
-納西姆﹒塔雷伯(Nassim Nicholas Taleb),知名思想家&財經作家

.png)
推薦給您的相關文章